一般來說胃痛多伴有其他症狀, 如噁心、嘔吐、反酸、噯氣、大便不調等。 可根據伴隨症狀來分析胃痛的原因。 餐後上腹痛可首先考慮胃炎或胃潰瘍。
胃部疾病
如果在進食後、餓了後出現胃痛, 或是食後飽脹、噯氣, 那是中了胃炎的招。 一旦進餐後胃部疼痛發作或加重則要考慮是否得了胃潰瘍, 這類病人在進食鹼性食物, 如饅頭、堿水面後, 疼痛可減輕。
如果餐後出現泛酸、燒心、噯氣、胸骨後痛(平臥或身體前屈或腹壓增加時更明顯), 要考慮胃食管反流病。 這類人平時應避免吃得太飽, 要多吃流食。
進餐後出現胃部不適或腹脹噯氣加重(飯後活動或站立者尤為明顯), 平臥後能減輕的則要考慮胃下垂, 尤其是體態偏瘦的人,
還有少部分人過去曾有過胃病史, 但近來症狀不具有原來的規律和特點, 或出現易饑、易飽, 且臉色、體力越來越差, 則更應提高警惕, 很可能是胃癌的信號。
胃部疾病要時刻注意防治, 平日裡的養胃功課很關鍵。 此外, 家中常備一些有效藥物以備不時之需也很重要。 比如修正斯達舒一類的藥物, 對於胃部常見的胃痛、胃酸、胃脹、胃痙攣、胃潰瘍等疾病十分有效。 斯達舒中含有的氫氧化鋁為抗酸藥, 能中和胃酸並保護潰瘍面;維生素U能促進肉芽發育和黏膜再生;顛茄流浸膏可抑制腺體分泌, 解除平滑肌痙攣引起的疼痛。 藥效顯著,
腹部疾病
那些在饑餓時或夜間腹部疼痛發作或加重, 進食後能緩解的人大多是得了十二指腸潰瘍。 如果稍吃辛辣油膩、生冷食物、飲酒, 或一進餐即會腹瀉, 有的在腹瀉時或腹瀉前伴有腹痛、腸鳴, 腹瀉後腹痛感會減輕, 則可能是腸道功能紊亂。 當然最好先做個大便檢查或腸鏡, 以排除是否有腸道感染或腸道器質性病變。
吃了油膩食物後有右上腹脹痛並放射到右側肩部的, 可能是患了膽囊炎或膽石症, 尤其是喜食油膩食物、肥胖、不吃早餐的人更要注意。 所以, 清淡飲食、減肥、規律早餐對遠離此種疾病非常重要。
這裡提供一些平時可以用食療方法來調節胃痛的方法,供參考,其中飲用湯水就是一種好方法:胃痛可以簡單地分為虛寒胃痛、肝胃氣痛、濕熱胃痛三種:
1.如果是虛寒胃痛, 可見胃部隱痛, 喜暖喜按, 餓時痛增, 得食則減, 嘔吐清水, 四肢冷, 畏寒, 大便爛, 舌質淡白脈虛飲。 食療湯水可用——①熟附片煲狗肉湯。 每次可選用制過的熟附片12克,
2.如果是肝胃氣痛,可見胃脘脹痛,連及脅肋,痛處不定,噯氣頻繁,食後胃脹明顯,可能泛酸,舌苔薄白,脈弦。食療湯水可用——①佛手砂仁瘦肉湯。佛手片15克(鮮品可用30克),砂仁5克,新鮮豬瘦肉250克。先將佛手片與豬瘦肉洗淨,同放進湯煲內,用中火煲湯,1小時後,放進砂仁,再煲5分鐘,停火待溫,調味,飲湯食豬瘦肉。②沙田柚花煲豬肚湯。每次可取沙田柚花5克,新鮮豬肚250克。先將豬肚冼淨,切成小塊,與沙田柚花一起放進湯煲內,加上適量清水,用中火煲1小時,湯好後加食鹽調味,飲湯食豬肚。
3.如果是濕熱胃痛,可見脘腹脹痛,甚或噁心嘔吐,不思飲食,口苦,大便臭穢不爽,尿黃短,身重體倦,舌苔黃膩,脈弦數。食療湯水可用——①救必應煲豬瘦肉湯。每次可取救必應15克,土茵陳12克,新鮮豬瘦肉200克。一同放進湯煲內,再加進適量清水,中火煲湯約1小時。然後調味,飲湯食豬瘦肉。②石仙桃燉豬肚湯。每次取新鮮石仙桃90克(幹品30克),新鮮豬肚500克。將豬肚切粗件,和石仙桃一起放進燉盅內,加適量清水,隔水燉1小時。調味後飲湯食豬肚,一次食不完可分次食用。“安身之本,必資於食”,醫食是同源的。醫藥運用得好可以治病,食物應用得好,也同樣可以冶病。讓我們大家都來重視日常飲食,讓食療更好地為身體健康發揮作用。
2.如果是肝胃氣痛,可見胃脘脹痛,連及脅肋,痛處不定,噯氣頻繁,食後胃脹明顯,可能泛酸,舌苔薄白,脈弦。食療湯水可用——①佛手砂仁瘦肉湯。佛手片15克(鮮品可用30克),砂仁5克,新鮮豬瘦肉250克。先將佛手片與豬瘦肉洗淨,同放進湯煲內,用中火煲湯,1小時後,放進砂仁,再煲5分鐘,停火待溫,調味,飲湯食豬瘦肉。②沙田柚花煲豬肚湯。每次可取沙田柚花5克,新鮮豬肚250克。先將豬肚冼淨,切成小塊,與沙田柚花一起放進湯煲內,加上適量清水,用中火煲1小時,湯好後加食鹽調味,飲湯食豬肚。
3.如果是濕熱胃痛,可見脘腹脹痛,甚或噁心嘔吐,不思飲食,口苦,大便臭穢不爽,尿黃短,身重體倦,舌苔黃膩,脈弦數。食療湯水可用——①救必應煲豬瘦肉湯。每次可取救必應15克,土茵陳12克,新鮮豬瘦肉200克。一同放進湯煲內,再加進適量清水,中火煲湯約1小時。然後調味,飲湯食豬瘦肉。②石仙桃燉豬肚湯。每次取新鮮石仙桃90克(幹品30克),新鮮豬肚500克。將豬肚切粗件,和石仙桃一起放進燉盅內,加適量清水,隔水燉1小時。調味後飲湯食豬肚,一次食不完可分次食用。“安身之本,必資於食”,醫食是同源的。醫藥運用得好可以治病,食物應用得好,也同樣可以冶病。讓我們大家都來重視日常飲食,讓食療更好地為身體健康發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