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肉(muscle)主要由肌肉組織構成。 肌細胞的形狀細長, 呈纖維狀, 故肌細胞通常稱為肌纖維。 中醫理論中, 肌肉指身體肌肉組織和皮下脂肪組織的總稱。
組成結構
人體的肌按結構和功能的不同可分為平滑肌、心肌和骨骼肌三種, 按形態又可分為長肌、短肌、闊肌和輪匝肌。 平滑肌主要構成內臟和血管, 具有收縮緩慢、持久、不易疲勞等特點, 心肌構成心壁, 兩者都不隨人的意志收縮, 故稱不隨意肌。 骨骼肌分佈於頭、頸、軀幹和四肢, 通常附著於骨, 骨骼肌收縮迅速、有力、容易疲勞, 可隨人的意志舒縮, 故稱隨意肌。 骨骼肌在顯微鏡下觀察呈橫紋狀, 故又稱橫紋肌。
骨骼肌是運動系統的動力部分,
頭肌可分為面肌(表情肌)和咀嚼肌兩部分。 軀幹肌可分為背肌、胸肌、腹肌和膈肌。 下肢肌按所在部位分為髖(kuan)肌、大腿肌、小腿肌和足肌, 均比上肢肌粗壯, 這與支持體重、維持直立及行走有關。
肌肉圖冊
骨骼肌
是可以看到和感覺到的肌肉類型。
當健身者通過鍛煉增加肌肉力量時,
鍛煉的就是骨骼肌。
骨骼肌附著在骨骼上且成對出現:一塊肌肉朝一個方向移動骨頭,
另外一塊朝相反方向移動骨頭。
這些肌肉通常隨意志收縮,
意味著想要收縮它們時,
神經系統會指示它們這樣做。
骨骼肌可以做短暫單次收縮(顫搐)或長期持續收縮(破傷風)。
平滑肌
存在於消化系統、血管、膀胱、呼吸道和女性的子宮中。
心肌
只存在於心臟, 它最大的特徵是耐力和堅固。 它可以像平滑肌那樣有限地伸展, 也可以用像骨骼肌那樣的力量來收縮。 它只是一種顫搐肌肉並且不隨意志收縮。
肌肉作用
肌肉收縮牽引骨骼而產生關節的運動, 其作用猶如杠杆裝置, 有3種基本形式(圖3-4)。 ①平衡杠杆運動, 支點在重點和力點之間, 如寰枕關節進行的仰頭和低頭運動。 ②省力杠杆運動, 其重點位於支點和力點之間, 如起步抬足跟時踝關節的運動。 ③速度杠杆運動, 其力點位於重點和支點之間,
命名原則
肌肉的命名原則有多種, 主要有:①按形狀, 如斜方肌肉、三角肌肉;②按位置, 如岡上肌肉、岡下肌肉、脛骨前肌肉、肋間肌肉等;③按起止點, 如胸鎖乳突肌肉、胸骨舌骨肌肉等;④按位置和大小, 胸大肌肉、胸小肌肉、腰大肌肉等;⑤按作用, 如旋後肌肉、大收肌肉、屈肌肉、伸肌肉等;⑥按構造, 如半腱肌肉、半膜肌肉等;⑦按結構和部位, 肱二頭肌肉、股四頭肌肉等;⑧按部位和纖維方向, 如腹外斜肌肉, 腹橫肌肉等。
輔助裝置
概述
肌肉的輔助裝置有筋膜、滑膜囊和腱鞘等。 它們具有協助肌肉的活動, 保持肌肉的位置, 減少運動時的摩擦和保護等功能。
筋膜
筋膜(fascia)遍佈全身, 分淺筋膜和深筋膜兩種。
1.淺筋膜(superficial fascia)又稱皮下筋膜,位於真皮之下,包被全身各部,由疏鬆結締組織構成。淺動脈、皮下靜脈、皮神經、淋巴管行於淺筋膜內,有些局部還可有乳腺和皮肌肉。淺筋膜對位於它深部的肌肉、血管和神經有一定的保護作用,如手掌和足底的淺筋膜均較發達,能對加壓起緩衝作用。
2.深筋膜deep fascia 又稱固有筋膜,由緻密結締組織構成,位於淺筋膜的深面,它包被體壁、四肢的肌肉和血管神經等。深筋膜與肌肉的關係非常密切,隨肌肉的分層而分層。在四肢,深筋膜伸入肌肉群之間,並附著於骨,構成肌肉間隔;與包繞肌肉群的深筋膜構成筋膜鞘;深筋膜還包繞血管、神經形成血管神經鞘;還可提供肌肉的附著或作為肌肉的起點。
微觀構成
從現在開始,我們將著重介紹骨骼肌。三種肌肉類型中的基本分子過程是一樣的。
骨骼肌也稱為橫紋肌,因為在偏振光下觀察或者用指示劑染色後,骨骼肌上會有明暗交錯的條紋。
骨骼肌具有一套複雜的結構,對於收縮非常重要。我們將從骨骼肌最大的結構看起,依次到最小的結構。
任何肌肉的基本動作都是收縮。例如,當您想要用二頭肌移動胳臂時,您的大腦會發送信號給指示二頭肌收縮的神經細胞。肌肉產生的力量大小是不同的,肌肉可以根據發送的信號來
小幅或大幅收縮。肌肉所做的就是產生收縮力。
一塊肌肉就是一束稱為纖維的細胞,而且細胞的數量很多。您可以把肌纖維看作是長的圓柱體。與體內的其他細胞相比,肌纖維相當大,長度約為1至40毫米,直徑約為10至100微米。相比而言,一根頭髮的直徑約為100微米,而體內一般細胞的直徑約為10微米。
肌纖維包含許多肌原纖維,它們是肌肉蛋白質組成的圓柱體。這些蛋白質使得肌肉細胞能夠收縮。肌原纖維包含兩種類型的平行於纖維長軸方向的肌絲,這些肌絲以六邊形模式排列,分為粗肌絲和細肌絲。每根粗肌絲周圍有六根細肌絲。
粗肌絲和細肌絲都附著在稱為Z盤或Z線的另一個結構上,該結構垂直於纖維的長軸(從一個Z線到另一個Z線的肌原纖維稱為肌小節)。與Z線垂直的是稱為橫小管或T小管的結構,它實際上是延伸至纖維深部的細胞膜的一部分。在纖維內部,沿T小管間的長軸伸展的是稱為肌質網的膜系統,用來存儲和釋放激發肌肉收縮的鈣離子。
1.淺筋膜(superficial fascia)又稱皮下筋膜,位於真皮之下,包被全身各部,由疏鬆結締組織構成。淺動脈、皮下靜脈、皮神經、淋巴管行於淺筋膜內,有些局部還可有乳腺和皮肌肉。淺筋膜對位於它深部的肌肉、血管和神經有一定的保護作用,如手掌和足底的淺筋膜均較發達,能對加壓起緩衝作用。
2.深筋膜deep fascia 又稱固有筋膜,由緻密結締組織構成,位於淺筋膜的深面,它包被體壁、四肢的肌肉和血管神經等。深筋膜與肌肉的關係非常密切,隨肌肉的分層而分層。在四肢,深筋膜伸入肌肉群之間,並附著於骨,構成肌肉間隔;與包繞肌肉群的深筋膜構成筋膜鞘;深筋膜還包繞血管、神經形成血管神經鞘;還可提供肌肉的附著或作為肌肉的起點。
微觀構成
從現在開始,我們將著重介紹骨骼肌。三種肌肉類型中的基本分子過程是一樣的。
骨骼肌也稱為橫紋肌,因為在偏振光下觀察或者用指示劑染色後,骨骼肌上會有明暗交錯的條紋。
骨骼肌具有一套複雜的結構,對於收縮非常重要。我們將從骨骼肌最大的結構看起,依次到最小的結構。
任何肌肉的基本動作都是收縮。例如,當您想要用二頭肌移動胳臂時,您的大腦會發送信號給指示二頭肌收縮的神經細胞。肌肉產生的力量大小是不同的,肌肉可以根據發送的信號來
小幅或大幅收縮。肌肉所做的就是產生收縮力。
一塊肌肉就是一束稱為纖維的細胞,而且細胞的數量很多。您可以把肌纖維看作是長的圓柱體。與體內的其他細胞相比,肌纖維相當大,長度約為1至40毫米,直徑約為10至100微米。相比而言,一根頭髮的直徑約為100微米,而體內一般細胞的直徑約為10微米。
肌纖維包含許多肌原纖維,它們是肌肉蛋白質組成的圓柱體。這些蛋白質使得肌肉細胞能夠收縮。肌原纖維包含兩種類型的平行於纖維長軸方向的肌絲,這些肌絲以六邊形模式排列,分為粗肌絲和細肌絲。每根粗肌絲周圍有六根細肌絲。
粗肌絲和細肌絲都附著在稱為Z盤或Z線的另一個結構上,該結構垂直於纖維的長軸(從一個Z線到另一個Z線的肌原纖維稱為肌小節)。與Z線垂直的是稱為橫小管或T小管的結構,它實際上是延伸至纖維深部的細胞膜的一部分。在纖維內部,沿T小管間的長軸伸展的是稱為肌質網的膜系統,用來存儲和釋放激發肌肉收縮的鈣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