檯球打法和其他球類打法不同, 比如:足球、籃球、網球和排球等, 都是直接把球踢進球門、投入籃框、打過球網等。 而檯球則是先打白色主球,
所以, 學打檯球首先必須瞭解用球杆怎樣打, 打主球各個不同部位, 球將會產生什麼樣的旋轉變化, 當主球主動撞擊被動的目標球後, 兩個球將要產生什麼樣的旋轉變化和行進去向等。 為了學好檯球, 一定要弄明白, 球的運動狀態與球性, 不然, 對著球胡亂擊打, 違反擊球的科學規律, 是很難學好打檯球的, 也就達不到提高技術水準的目的了。
用球杆擊打主球上的點叫擊點也稱撞點, 面對主球平視, 是個圓形面, 這個圓形面上到處都是可以打的擊點。 但是, 為了方便分析研究和學習, 在圓形面上以圓心為基點設中心點, 並根據點位元與旋轉的相應關係, 在中心點周圍選定8個點, 一共9個點。 球和球杆上的撞頭都是圓球面形的, 如果球杆上的撞頭在圓球的邊緣部位時, 由於角度過斜, 便要發生打滑現象(稱滑杆)。 說明主球的球面上, 不是都是可以用球杆擊打的點位, 而是有一定範圍限制的。 可以撞擊而不至於打滑的範圍稱安全擊球區。 即把主球視平面直徑劃分10等份, 取其中6等份在球中心畫個圓, 稱其為十分之六的同心圓, 在這個範圍內擊球,
當球技達到相當高超的水準後, 擊球範圍也自然隨之延伸擴大, 密密麻麻地佈滿了球面, 幾乎處處都是可擊之點, 使球的運動千變萬化, 變幻莫測。 以9個基本點擴展為17個、33個直到49個。
1、主球的旋轉運動:主球上雖然有九個基本擊點, 初學者練球時, 要先熟悉中心、中上和中下這三個主要常用的擊點。 這三個擊點若能打得好, 無論打無袋式或落袋式檯球, 基本上都能解決擊球得分的問題。
撞擊主球中上點:球開始延著球杆方向, 直線向前奔走得很快、很遠。
由於平常打球,大都用的是主球中線範圍上的九個擊點,而形成面對主球正面瞄準擊球習慣,一旦使用偏杆,往往是球杆對主球斜著打。打側旋球要求球杆必須與檯面平行,如果養成抬高後手握杆習慣,將會影響擊球效果。還有擊球速度和力度的控制要求都比較嚴格。撞擊主球左中或右中擊點後,主球則以水準方向自轉(左轉或右轉)與向前旋轉的混合轉動方式前進。撞擊主球左中點時,從球的上方看,球是順時針方向自轉,稱左旋;撞擊主球右中點時,球是逆時針方向自轉,稱右旋。 側旋球的主球前進線路不是直線,比如打左旋球時,主球受偏左的分力推動,開始先一點點地向右運動,然後又向左邊轉動。打右旋時,主球開始一點點地向左運動,然後又向右運動。由此可知,側旋球使主球離開直線運動軌跡,因此主球與目標球之間的距離越長,瞄準的判斷越是需要準確。
2、偏球相撞的旋轉運動:
所謂偏球,就是不正面撞擊目標球,主球只撞擊目標球的偏側部分。打偏球的目的,就是改變主球和目標球的球路,達到得分的要求。無論開侖還是落袋式檯球,都常用到偏球。我們常聽到的所謂厚球,薄球,又或二分之一、四分之一、四分之三球,指的就是主球撞擊目標球時,偏側的程度。厚、薄或幾分之幾,是主球撞擊目標球的有效撞擊截面占球的截面的比例,厚就是撞擊截面大,薄就是撞擊截面小。但習慣說的數字比例,並不是面積之比,而是撞擊截面在直徑上所占的線度與目標球直徑之比。
厚球與薄球是在實際比賽中的一種擊球技術和戰術,平時練習時,必須熟悉各種厚薄球在擊球中以及撞擊後,主球和目標球的運動狀況。偏球的厚薄,大體可分為六個類型:正面、二分之一、三分之一、三分之二、四分之一、四分之三。現分別介紹於下:
正面:就是主球球心速度方向正對目標球球心,撞擊截面等於目標球的視圓面。從主球前進方向看去。主球和目標球完全重合。二分之一:主球球心速度方向偏離目標球球心,剛好與目標球側面外邊緣相切,或偏左或偏右,撞擊截面線度占球截面直徑之半。三分之一:主球撞擊目標球的撞擊截面線度占球截面直徑的三分之一,或左或右。四分之一:主球撞擊截面線度占球截面直徑的四分之一,或左或右。四分之一球已經是相當薄的球。四分之三:主球撞擊截面線度,占球截面直徑的四分之三,或左或右。這是相當厚的球,僅次於正面撞擊。無論打什麼厚薄的偏球,瞄準的點都應該是目標球橫直徑延長線與主球縱向(運動方向)延長線的交點。若用這種厚薄度進行瞄準,要打各種偏球時,一定得熟悉瞄準點所在位置和瞄準方法。
偏球的偏轉:主球正面撞擊目標球時,如果主球沒有旋轉運動,則主球的動量全部傳遞給目標球,主球停住,目標球沿主球原來方向向前奔去,只是主球和目標球互相換了個位置。即前面已經講過“定位球”事實上由於磨擦力及動量吸收,目標球前進速度要減慢一些。當主球偏側撞擊目標球時,主球和目標球的運動方向,都偏離了主球原來的運動方向,一偏左,一偏右。在動量不被吸收的前提下(絕對彈性碰撞),且假定主球不旋轉,碰撞後的主球和目標球運動方向的夾角,則為九十度,不管偏球厚薄為多少。掌握了這一點,再記住不同旋轉狀態下的偏轉方向影響,就能比較有把握改變球路。偏球越厚,則目標球運動方向越接近主球運動方向,目標球運動速度越高,主球則越接近橫向滾出,速度越低。偏球越薄,則主球運動方向和速度越改變得小,目標球越接近橫向滾出,速度越低。
主球和目標球的運動的瞬間位置,符合以原主球運動方向為對角線的矩形定則。變即瞬間的主球與目標球的軌跡,構成了矩形的兩個邊,這個矩形對角,就是原主球的運動方向。依據這個定則,便可估計主球與目標球碰撞後到達的位置。
由於平常打球,大都用的是主球中線範圍上的九個擊點,而形成面對主球正面瞄準擊球習慣,一旦使用偏杆,往往是球杆對主球斜著打。打側旋球要求球杆必須與檯面平行,如果養成抬高後手握杆習慣,將會影響擊球效果。還有擊球速度和力度的控制要求都比較嚴格。撞擊主球左中或右中擊點後,主球則以水準方向自轉(左轉或右轉)與向前旋轉的混合轉動方式前進。撞擊主球左中點時,從球的上方看,球是順時針方向自轉,稱左旋;撞擊主球右中點時,球是逆時針方向自轉,稱右旋。 側旋球的主球前進線路不是直線,比如打左旋球時,主球受偏左的分力推動,開始先一點點地向右運動,然後又向左邊轉動。打右旋時,主球開始一點點地向左運動,然後又向右運動。由此可知,側旋球使主球離開直線運動軌跡,因此主球與目標球之間的距離越長,瞄準的判斷越是需要準確。
2、偏球相撞的旋轉運動:
所謂偏球,就是不正面撞擊目標球,主球只撞擊目標球的偏側部分。打偏球的目的,就是改變主球和目標球的球路,達到得分的要求。無論開侖還是落袋式檯球,都常用到偏球。我們常聽到的所謂厚球,薄球,又或二分之一、四分之一、四分之三球,指的就是主球撞擊目標球時,偏側的程度。厚、薄或幾分之幾,是主球撞擊目標球的有效撞擊截面占球的截面的比例,厚就是撞擊截面大,薄就是撞擊截面小。但習慣說的數字比例,並不是面積之比,而是撞擊截面在直徑上所占的線度與目標球直徑之比。
厚球與薄球是在實際比賽中的一種擊球技術和戰術,平時練習時,必須熟悉各種厚薄球在擊球中以及撞擊後,主球和目標球的運動狀況。偏球的厚薄,大體可分為六個類型:正面、二分之一、三分之一、三分之二、四分之一、四分之三。現分別介紹於下:
正面:就是主球球心速度方向正對目標球球心,撞擊截面等於目標球的視圓面。從主球前進方向看去。主球和目標球完全重合。二分之一:主球球心速度方向偏離目標球球心,剛好與目標球側面外邊緣相切,或偏左或偏右,撞擊截面線度占球截面直徑之半。三分之一:主球撞擊目標球的撞擊截面線度占球截面直徑的三分之一,或左或右。四分之一:主球撞擊截面線度占球截面直徑的四分之一,或左或右。四分之一球已經是相當薄的球。四分之三:主球撞擊截面線度,占球截面直徑的四分之三,或左或右。這是相當厚的球,僅次於正面撞擊。無論打什麼厚薄的偏球,瞄準的點都應該是目標球橫直徑延長線與主球縱向(運動方向)延長線的交點。若用這種厚薄度進行瞄準,要打各種偏球時,一定得熟悉瞄準點所在位置和瞄準方法。
偏球的偏轉:主球正面撞擊目標球時,如果主球沒有旋轉運動,則主球的動量全部傳遞給目標球,主球停住,目標球沿主球原來方向向前奔去,只是主球和目標球互相換了個位置。即前面已經講過“定位球”事實上由於磨擦力及動量吸收,目標球前進速度要減慢一些。當主球偏側撞擊目標球時,主球和目標球的運動方向,都偏離了主球原來的運動方向,一偏左,一偏右。在動量不被吸收的前提下(絕對彈性碰撞),且假定主球不旋轉,碰撞後的主球和目標球運動方向的夾角,則為九十度,不管偏球厚薄為多少。掌握了這一點,再記住不同旋轉狀態下的偏轉方向影響,就能比較有把握改變球路。偏球越厚,則目標球運動方向越接近主球運動方向,目標球運動速度越高,主球則越接近橫向滾出,速度越低。偏球越薄,則主球運動方向和速度越改變得小,目標球越接近橫向滾出,速度越低。
主球和目標球的運動的瞬間位置,符合以原主球運動方向為對角線的矩形定則。變即瞬間的主球與目標球的軌跡,構成了矩形的兩個邊,這個矩形對角,就是原主球的運動方向。依據這個定則,便可估計主球與目標球碰撞後到達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