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癬, 俗稱“灰指甲”, 是指皮癬菌侵犯甲板或甲下所引起的疾病。 甲真菌病是由皮癬菌、酵母菌及非皮癬菌等真菌引起的甲感染。
甲癬常由紅色毛癬菌、須癬毛癬菌、絮狀表皮癬菌等各種真菌引起。
少數由其他絲狀真菌、酵母樣菌及酵母菌引起,
偶爾也可由孢子菌、鐮刀菌及土色麯黴等引起,
大多見於營養不良的甲。
臨床表現
1.甲下型甲癬
常從甲板兩側或末端開始,
多先有輕度甲溝炎,
後來逐漸變成慢性或漸趨消退。
甲溝炎可引起甲面有凹點或溝紋,
持續不變或漸累及甲根。
一旦甲板被感染,
即可形成裂紋、變脆或增厚,
呈棕色或黑色。
本型常見。
2.真菌性白甲(淺表性白色甲癬)
為甲板表面一個或多個小的渾濁區, 外形不規則, 可逐漸波及全甲板, 致甲面變軟、下陷。 無任何症狀, 無甲溝炎, 常於甲床皺襞皮膚處見有脫屑。
3.白色念珠菌引起的甲癬
多見於家庭主婦、炊事員及經常接觸水的人。
檢查
甲下型甲癬取病甲做PAS染色易找到真菌, 可見菌絲及關節孢子局限於甲板的最下部。
真菌性白甲的真菌菌絲只局限於甲板的最上部位, 很少波及較深層。 在甲板上部見大量菌絲及不規則形的關節孢子, 較甲下型所見菌絲更大更寬。
診斷
甲下型甲癬由於其真菌量較少,
且常位於甲板的最下部,
較難診斷。
其他真菌性白甲及甲癬從臨床表現結合真菌檢查診斷不難。
真菌檢查包括直接鏡檢、真菌培養、組織病理檢查等。
真菌直接鏡檢簡單易行,
臨床應用普遍。
根據病甲表現:渾濁、增厚、表面凹凸不平、變脆易碎、甲分層、變色、甲板翹起、甲板萎縮、甲板脫落、鉤狀甲、甲溝炎等有助診斷。
甲癬為皮膚癬菌病中最頑固難治的一種。
可口服、外用藥物,
或手術拔甲。
手指甲和腳趾甲的生長速度不同,
完全替換一個新的指甲,
1.手術拔甲
適於單發的指甲, 局麻下, 將患甲拔除。 這種方法創面大, 出血, 易引起感染。 手術後一般會感覺較疼痛, 容易重新感染復發, 臨床現已較少使用。 心臟病、高血壓、糖尿病等患者, 不宜手術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