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子由外鼻、鼻腔和鼻竇3部分組成。 鼻子的養生對一個人來說非常重要。 本詞條從鼻子的結構入手, 簡述了鼻子發病的各種症狀和病因,
鼻子的結構
(1) 外鼻由鼻骨、鼻軟骨和軟組織構成。
外鼻突出於面部,
容易受到外傷。
鼻尖與鼻翼軟組織與皮膚粘連甚緊,
如果發炎則很疼痛,
也是痤瘡、酒渣鼻的好發部位。
外鼻的靜脈血匯流海綿竇,
如炎症處理不當,
可引起海綿竇血檢性靜脈炎等併發症。
鼻子的結構
1、鼻根 2、鼻樑 3、鼻尖
4、前鼻孔 5、鼻背
6、鼻唇溝 7、鼻翼
(2) 鼻腔的前部稱鼻前庭,
4-中鼻道 5-中鼻甲 6-下鼻甲
7-下鼻道 8-鼻前庭 9-蝶竇
10-咽鼓管隆突 11-咽鼓管咽口
(3)鼻竇有4對, 即額竇、篩竇、上頜竇及蝶竇。
?[預防與調養]
1.飲食宜清淡, 多食新鮮蔬菜, 忌食辛辣、酒、濃茶等刺激性食物。
1.保持心情舒暢, 避免過激的情緒波動。
3.宜用溫水洗臉, 避免過冷、過熱及不潔淨物品的刺激。
1、鼻粘膜腫脹或水腫:當鼻粘膜的血管病變以微血管擴張和通透性增加為主時表現為蒼白水腫, 當鼻粘膜血管的病變以微靜脈和海綿竇擴張為主時表現為腫脹。
它多位於中鼻道和中鼻甲等處, 由於其位置比較深, 檢查時難以發現。 所以必須應用減充血藥, 使腫脹的鼻粘膜收縮後,
2、鼻分泌物增多:鼻分泌物的性質為漿液性(水樣)、漿液粘液性或粘液性(較粘稠、色白);黃色、膿性的鼻分泌物則多見於鼻竇炎和慢性鼻炎, 過敏性鼻炎伴有細菌或病毒感染時亦會有如此情況出現。 鼻分泌物常存在於總鼻道(下鼻甲與鼻中隔之間)和鼻底等處, 所以檢查時很容易發現。 小兒患者常因長期鼻分泌物增多, 刺激鼻前庭及前鼻孔周圍的皮膚, 造成鼻前庭炎和外鼻皮膚的炎症, 表現為皮膚充血、滲液、結痂和小裂口等。
3、垢痂、鼻腔分泌物、細菌和過敏原在鼻腔內堆積。垢痂也就是所謂的鼻屎。許多鼻病都可造成結痂,事實上只要有流鼻涕水、鼻涕、鼻膿,其分泌物到了鼻腔出口處,若是風乾後加上灰塵、細菌等,便形成痂皮。鼻腔分泌物因為大量增多,加上黃濃分泌物的粘稠,鼻纖毛擺動的不正常,所以使得其難以從鼻腔內排出;細菌和過敏原是由於鼻纖毛運動和鼻黏液分泌的不正常,不能及時從鼻腔內排出。這些也是鼻腔堵塞的一個重要原因。
3、垢痂、鼻腔分泌物、細菌和過敏原在鼻腔內堆積。垢痂也就是所謂的鼻屎。許多鼻病都可造成結痂,事實上只要有流鼻涕水、鼻涕、鼻膿,其分泌物到了鼻腔出口處,若是風乾後加上灰塵、細菌等,便形成痂皮。鼻腔分泌物因為大量增多,加上黃濃分泌物的粘稠,鼻纖毛擺動的不正常,所以使得其難以從鼻腔內排出;細菌和過敏原是由於鼻纖毛運動和鼻黏液分泌的不正常,不能及時從鼻腔內排出。這些也是鼻腔堵塞的一個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