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材比例
腿身比例真正的腿長-全腿長
解剖學、人體測量學上嚴格定義的腿長學名為全腿長, 等於大腿長加小腿長, 或下肢全長減內踝高。
由於全腿長不易測量, 實際工作中通常使用一些更易測量的資料表示腿長, 一般採用會陰高和身高減坐高表示腿長。
會陰高/身高×100:亞洲男性平均為45.70, 亞洲女性平均為44.90;歐美男性平均為47.68, 歐美女性平均為47.34。
身高減坐高近似于會陰高。
馬氏軀幹腿長指數=(身高-坐高)/坐高×100:亞洲男性平均為85.10(中腿型), 亞洲女性平均為83.41(亞短腿型);歐美男性平均為90.77(亞長腿型), 歐美女性平均為89.16(中腿型)。
雙膝過肩與否、腕線過臀線 與否、腕線過會陰與否皆可粗略地判斷腿身比。
大小腿長相關比例
脛骨點高相關指數
脛骨點高/身高×100:亞洲男性平均為25.79, 亞洲女性平均為25.44;歐美男性平均為27.28,
脛骨點高/大轉子點高×100:亞洲男性平均為50.47, 亞洲女性平均為49.70;歐美男性平均為52.30, 歐美女性平均為52.00。
小腿長相關指數
身高小腿長指數=小腿長/身高×100:亞洲男性平均為21.85, 亞洲女性平均為21.30。
小腿長/大轉子點高×100:亞洲男性平均為42.77, 亞洲女性平均為41.61。
大腿長相關指數
由於大腿頂端難以找到確定的測點, 所以不易進行精確的測量, 股骨頭頂端雖是一個較好的起點, 但探尋困難且不易準確。 因此, 在體育測量中, 大腿長用大轉子點高減去脛骨點高表示。
(大轉子點高-脛骨點高)/身高×100:亞洲男性平均為25.30, 亞洲女性平均為25.75;歐美男性平均為24.88, 歐美女性平均為25.13。
(大轉子點高-脛骨點高)/大轉子點高×100:亞洲男性平均為49.53, 亞洲女性平均為50.30;歐美男性平均為47.70,
(大轉子點高-脛骨點高)/脛骨點高×100:亞洲男性平均為98.12, 亞洲女性平均為101.21;歐美男性平均為91.20, 歐美女性平均為92.31。
身高/頭全高:亞洲男性平均為7.18頭身, 亞洲女性平均為6.95頭身;歐美男性平均為7.57頭身, 歐美女性平均為7.49頭身。
三圍相關比例
身高胸圍指數=胸圍/身高×100:亞洲男性平均為51.76, 亞洲女性平均為52.35;歐美男性平均為56.46, 歐美女性平均為55.67。
身高腰圍指數=腰圍/身高×100:亞洲男性平均為42.79, 亞洲女性平均為41.34;歐美男性平均為47.84, 歐美女性平均為44.53。
身高臀圍指數=臀圍/身高×100:亞洲男性平均為52.07, 亞洲女性平均為57.78;歐美男性平均為56.03, 歐美女性平均為59.34。
腰臀比=腰圍/臀圍:亞洲男性平均為0.81, 亞洲女性平均為0.73;歐美男性平均為0.85, 歐美女性平均為0.75。
身高腿圍比例
身高大腿圍指數=大腿圍/身高×100:亞洲男性平均為30.86, 亞洲女性平均為33.17;歐美男性平均為33.97, 歐美女性平均為35.61。
身高小腿圍指數=腿肚圍/身高×100:亞洲男性平均為21.14, 亞洲女性平均為21.25;歐美男性平均為21.53, 歐美女性平均為21.63。
最大肩寬/身高×100:亞洲男性平均為26.62, 亞洲女性平均為25.63;歐美男性平均為28.01, 歐美女性平均為26.55。
臀寬/身高×100:亞洲男性平均為19.12, 亞洲女性平均為20.78;歐美男性平均為19.47, 歐美女性平均為21.03。
臀寬/最大肩寬×100:亞洲男性平均為71.85, 亞洲女性平均為81.09;歐美男性平均為69.50, 歐美女性平均為79.22。
身高體重比例
BMI指數=體重(kg)/[身高(m)]2:亞洲男性平均為21.55,亞洲女性平均為20.77;歐美男性平均為25.46,歐美女性平均為23.39。
身高體重比例
BMI指數=體重(kg)/[身高(m)]2:亞洲男性平均為21.55,亞洲女性平均為20.77;歐美男性平均為25.46,歐美女性平均為2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