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的肌按結構和功能的不同可分為平滑肌、心肌和骨骼肌三種, 按形態又可分為長肌、短肌、闊肌和輪匝肌。 平滑肌主要構成內臟和血管, 具有收縮緩慢、持久、不易疲勞等特點, 心肌構成心壁, 兩者都不隨人的意志收縮, 故稱不隨意肌。 骨骼肌分佈於頭、頸、軀幹和四肢, 通常附著於骨, 骨骼肌收縮迅速、有力、容易疲勞, 可隨人的意志舒縮, 故稱隨意肌。 骨骼肌在顯微鏡下觀察呈橫紋狀, 故又稱橫紋肌。
頭肌可分為面肌(表情肌)和咀嚼肌兩部分。 軀幹肌可分為背肌、胸肌、腹肌和膈肌。 下肢肌按所在部位分為髖(kuan)肌、大腿肌、小腿肌和足肌, 均比上肢肌粗壯, 這與支持體重、維持直立及行走有關。
肌肉分類
骨骼肌
是可以看到和感覺到的肌肉類型。 當健身者通過鍛煉增加肌肉力量時, 鍛煉的就是骨骼肌。 骨骼肌附著在骨骼上且成對出現:一塊肌肉朝一個方向移動骨頭, 另外一塊朝相反方向移動骨頭。 這些肌肉通常隨意志收縮, 意味著想要收縮它們時, 神經系統會指示它們這樣做。 骨骼肌可以做短暫單次收縮(顫搐)或長期持續收縮(破傷風)。
存在於消化系統、血管、膀胱、呼吸道和女性的子宮中。 平滑肌能夠長時間拉緊和維持張力。 這種肌肉不隨意志收縮, 意味著神經系統會自動控制它們, 而無需人去考慮。 例如, 胃和腸中的肌肉每天都在執行任務, 但人們一般都不會察覺到。
心肌
只存在於心臟, 它最大的特徵是耐力和堅固。 它可以像平滑肌那樣有限地伸展,
肌肉作用
肌肉收縮牽引骨骼而產生關節的運動, 其作用猶如杠杆裝置, 有3種基本形式。
平衡杠杆運動, 支點在重點和力點之間, 如寰枕關節進行的仰頭和低頭運動。
省力杠杆運動, 其重點位於支點和力點之間, 如起步抬足跟時踝關節的運動。
速度杠杆運動, 其力點位於重點和支點之間, 如舉起重物時肘關節的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