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是防治慢病十分重要的一環, 國內外大量研究證實, 在眾多運動項目中, 快步走是一種預防慢病的最經濟、最有效、最易普及、風險最低的運動, 世界衛生組織早在1992年就提出“最好的運動是步行”。
為減少慢病發生, 提高市民健康水準, 本市多個部門以及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和本報共同承辦的“全民預防慢性病, 保健康、快步走”活動將於近日啟動。 該活動將成為本市一項長期堅持的全民防病保健特色活動, 使快步走逐漸成為市民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 成為人們的一種運動習慣。 市民每天只要累計抽出30分鐘時間進行快步走,
經常參加體育鍛煉者少
久坐少動導致慢病高發
最新統計顯示, 本市高血壓、血脂異常、糖尿病、冠心病、腦卒中等慢病的總患病率為841.70/10萬, 是所有傳染病患病率的3倍。 在本市死因排位中居前5位的均為慢病, 慢病所導致的死亡人數占總死亡人數的80%以上。
近年來慢病發病的明顯上升與生活環境的改變和不良生活習慣的增多密切相關, 而其中久坐少動缺乏鍛煉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 有調查顯示, 市民中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比例僅為43%, 且其中大多數為老年人。
缺乏運動會使人體攝入的過多能量不能被及時消耗,
一周快步走超過3小時
患心腦病危險降低40%
我們要如何運動呢?在諸多運動項目中, 王擷秀向讀者推薦了一種既省錢又有效、簡單的專案--快步走。 快步走除了可以強筋健骨、提高機體運動功效、預防骨質疏鬆、健腦益智、提高工作效率、增進胃腸蠕動改善食欲、防治便秘、加速能量消耗、減肥瘦身、保持體形外,
有研究顯示, 每天快步走30分鐘, 可增加熱量消耗30%;每天快步走1公里, 每月能減少約0.3公斤脂肪;一周快步走3小時以上, 可降低35%至40%患心臟病的風險, 同時減少40%患腦卒中的危險, 中老年女性每天快走45分鐘到1小時, 患腦卒中的概率可以進一步降低40%。
快步走每分鐘至少120步
行走時把握好姿勢和強度
怎樣才算快步走呢?快步走和散步、慢步走有明顯區別。 時速在3公里以內稱散步, 3.6公里叫慢行, 4.5公里稱自然步行, 5.5公里才為快步走(又稱競技步行)。 據此, 快步行走10分鐘應該為一公里左右路程(老年人、體弱者可略慢), 即大概每分鐘應走120至140步。
快步走時應注意以下幾點:挺胸抬頭, 展開雙肩, 讓肩與臀保持在同一條與地面垂直的直線上。 若臀部靠後, 會增加脊柱和腰部負擔, 不能達到最佳運動效果;自然擺臂, 注意臂不要擺到肩以上;步伐要大, 速度要快;應將腰部重心置於所踏出的腳上, 走時要積極使用全身肌肉, 這有助於減輕腰痛、肩痛, 並可改善內臟機能。 行走的速度要根據自身的體能狀態, 以每分鐘120至140步、心跳120次為宜, 強度以行走時微汗、微喘、可交談但不能歌唱,
鍛煉要循序漸進持之以恆
中老年人慢病患者多注意
要達到預期的鍛煉效果, 一定要把握安全、運動適量、循序漸進和持之以恆的原則。 鍛煉者應根據個人條件, 逐漸增加行走的強度, 不要急於求成, 並長期堅持, 這樣才能見到效果。
此外, 運動場地應選擇空氣良好、視野開闊、安全的場所, 如操場和公園等, 儘量避免在車流量大的馬路及人行道上快步走;鞋要舒適合腳, 柔軟有彈性, 以免長時間快步走時造成腳部等肢體傷害;每次快步走前應先慢走熱身, 不要一上來就快步如飛;快步走後也要用中等步速(每分鐘90至100步)調整呼吸, 做整理運動。
對於中老年人,在準備快步走前,最好到正規醫院進行常規體檢和簡單的運動心肺功能測試,以掌握自身狀況,確定合理的運動計畫;有心腦血管病等慢病者,鍛煉的強度應嚴遵醫囑,鍛煉時最好有人陪護,以避免鍛煉過程中發生意外。
每天快步走30分鐘可明顯降低患心腦血管病糖尿病血脂異常等慢病的危險
做整理運動。對於中老年人,在準備快步走前,最好到正規醫院進行常規體檢和簡單的運動心肺功能測試,以掌握自身狀況,確定合理的運動計畫;有心腦血管病等慢病者,鍛煉的強度應嚴遵醫囑,鍛煉時最好有人陪護,以避免鍛煉過程中發生意外。
每天快步走30分鐘可明顯降低患心腦血管病糖尿病血脂異常等慢病的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