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繩,
是一人或眾人在一根環擺的繩中做各種跳躍動作的運動遊戲。
這種遊戲唐朝稱“透索”,
宋稱“跳索”,
明稱“跳百索”、“跳白索”、“跳馬索”,
清稱“繩飛”,
清末以後稱作“跳繩”。
作為一種古老的漢族民俗娛樂活動,
南宋以來,
每逢佳節都跳繩,
家家戶戶都要比賽。
跳繩的動作要領:
1、握繩的方法:握在手柄中後端。
2、跳繩的長度:單腳踩跳繩,
兩端拉到胸口到肚臍的位置。
3、手上技術要點:兩手上臂貼近身體,
手腕用力。
4、腿部技術要點:腳尖和前腳掌起跳落地,
起跳高度不能太高以剛能過繩子最好,
落地時膝蓋微屈做緩衝。
5、熟練跳繩:為了不失誤速度不宜過快,
當熟練掌握後加快速度。
6、減少失誤的方法:以4下為一個單位,
1 2 3 4。
7、分段練習:以15秒為單位,
要求不失誤,
逐步加強,
爭取達到50次。
8、分段練習2:15秒、20秒、25秒、30秒、35秒、40秒、50秒、60秒。
9、如何訓練臂力:搖繩訓練保證一分鐘能搖250下左右!
還有就是跳繩要從基本動作開始。
剛練跳繩時要有意識的把動作改回來,
將雙臂往裡收,
但不可太緊張,
身體挺直但不要僵硬,
兩眼直視前方。
養成了習慣才有可能突破高難度的動作。
學會了手的動作剩下的就是腳了。
起跳和落地都用腳尖,
同時腳尖和腳跟需用力協調,
防止扭傷。
切記不能用腳後跟著地,
否則長時間跳躍會損傷大腦、腳踝和脊柱等。
膝蓋微曲,
這樣可以緩和膝蓋和腳踝與地面接觸時的衝撞,
防止受傷,
最重要的是避免跳起後兩腳往前伸,
否則跳高難度的動作後無法連跳,
甚至出現危險。
跳繩時不必跳得過高,
以能讓繩子通過為宜。
當躍起時,
不要極度彎曲身體,
要成為自然彎曲的姿勢。
跳時,
呼吸要自然有節奏。
有人認為跳繩是一項很容易傷害膝蓋的運動,
但根據專家研究報告指出,
跳繩對膝蓋的衝擊力量只有跑步的1/7至1/2。
而且只要你能掌握跳繩的技巧,
微曲膝蓋,
用腳尖和腳掌著地,
就能降低對身體的衝擊。
雙直飛......也可以無規律的心裡想什麼動作就模擬什麼動作。
多加練習,
再用繩子。
劇烈的跳繩運動後不要立刻停下來,
應繼續比較慢的速度跳繩或步行一段時間,
讓血液迴圈恢復正常後再停。
之後記住要做一些伸展、緩和的動作,
才算是真正結束運動。
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
有了正確的方法精湛的技藝再加上合理的設備才能最大程度開發你的潛能。
跳繩所需物其實只有鞋子和繩子,
我們先說說鞋子。
雙直飛......也可以無規律的心裡想什麼動作就模擬什麼動作。
多加練習,
再用繩子。
劇烈的跳繩運動後不要立刻停下來,
應繼續比較慢的速度跳繩或步行一段時間,
讓血液迴圈恢復正常後再停。
之後記住要做一些伸展、緩和的動作,
才算是真正結束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