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暖化:
美國高爾前副總統著作:「不願面對的真相」標題聳動寫著:「全球持續暖化,
最快2050年,
臺北將成一片汪洋」,
敘述全球暖化造成大量南極冰層融化,
美國國家海洋大氣總署NOAA的科學家表示,
受到微弱聖嬰現象,
和人類排放的溫室氣體影響,
2006冬天是自1880年以來成為人類有史以來最熱的冬天。
由於人類排放越來越多的污染物質,
讓全球氣溫不斷攀升。
歐洲熱死人的熱浪,
全球各地突如其來的水災,
還有異常的暖冬,
全球平均氣溫一點點的升高,
氣候也變化無常無法掌握。
過去100年來,
臺灣已上升1.3度,
地球的環境問題, 其實就是人類危機的總稱, 從工業革命以來, 人類高度的經濟活動, 已經使得我們的地球蒙上一層陰影, 從南極臭氧層破洞、世界各地森林遭受酸雨的侵蝕, 到溫室效應所造成的全球氣候變遷問題, 皆顯示人類在享受文明之餘, 可能即將面臨一場空前的浩劫。
臭氧層:
臭氧是一種具刺激性且略帶淡藍色的氣體, 大氣中約有90%的臭氧存在離地面15-50公里的區域, 也就是平流層。 而在離地面20-30公里處, 為臭氧濃度最高的區域, 是為臭氧層, 地球臭氧層因可吸收日光中紫外線, 可使地球上的生物免受紫外線的侵害。 但是由於人類大量使用氟氯碳化合物, 當它上升到平流層中, 會分解釋出氯而與臭氧反應, 破壞臭氧層, 會減少臭氧層的厚度, 甚至形成破洞(如南極臭氧層破洞)。
溫室效應:
地球大氣層中的水氣和二氧化碳等氣體,
會阻擋地表幅射出吸收自太陽的熱能向太空逸失,
使地表和大氣增溫,
但由於人類活動釋放出大量的溫室氣體,
結果讓更多紅外線輻射被折返到地面上,
加強了溫室效應的作用。
科學家所稱的溫室效應氣體,
主要有二氧化碳(CO2),
甲烷(CH4)(大氣層中的甲烷有60%是人為產生的),
一氧化二氮(N2O),
氟氯碳化物(CFCs)及臭氧(O3),
由於全球工業化程度增高,
工業革命以後, 人類大量地使用煤、石油和天然氣等化石燃料, 使每年約有六十億噸的二氧化碳排放至大氣中, 造成的溫室效應不容忽視。 人類排放的溫室效應氣體中,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二氮主要來自化石燃料的燃燒過程;氟氯碳化物的使用則包括冷媒、噴霧劑和發泡劑等化學用途;甲烷則來自於發酵與腐化的過程, 包括牲畜、水田和垃圾掩埋場的排放等;臭氧則來自于汽機車、發電廠和煉油廠所排放的氮氧化物和碳氫化合物, 再經過光化學作用所產生的。 再經過光化學作用所產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