蟻人次原子粒子又稱亞原子粒子, 指結構比原子更小的粒子。 其中包括原子的組成部分如電子、質子和中子(質子和中子本身又是由誇克所組成的粒子)和放射和散射所造成的粒子如光子、中微子和渺子,
嚴格地說“粒子”這個稱呼不精確, 粒子物理學中研究的所有的物體都遵守量子力學的規則, 它們都顯示波粒二象性, 根據不同的實驗條件它們顯示粒子的特性或波的特性。 在物理理論中, 它們既非粒子也非波, 理論學家用希爾伯特空間中的狀態向量來描寫它們, 詳細的理論基礎請參見量子場論。 但按照粒子物理學的常規在這篇文章中這些物體依然被稱為“粒子”, 雖然這些粒子也具有波的特性。
基本結構
亞原子粒子可分為兩大類:輕子和誇克。
誇克沒有被發現單獨存在,
而是兩個或三個地在一起。
誇克的電荷是分數的。
還為了理解超對稱, 我們就得說說物質基本結構分析的另一個大線索:力。 不管粒子動物園有多麼紛壇複雜, 其中看來只有四種基本的力:引力, 電磁力(因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而廣為人知), 弱作用力和強作用力。 中子和質子之間的強力, 當然不可能是基本力, 因為中子和質子本身就是複合物而不是基本粒子。
今天所知的所有基本粒子都可以用一個叫做標準模型的量子場論來描寫。 標準模型是目前粒子物理學中最好的理論, 它包含47種基本粒子, 這些基本粒子相互結合可以形成更加複雜的粒子。 雖然如此大多數粒子物理學家相信它依然是一個不完善的理論, 一個更加基本的理論還有待發現。 這段時間發現的中微子靜品質不為零是第一個與標準模型出現偏差的實驗觀測。 現代粒子物理學的研究集中在亞原子粒子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