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皮脫皮又發紅可能是皮膚過敏。
敏感性皮膚的確切含義尚未達成一致。 一般認為敏感性皮膚是一種高度不耐受的皮膚狀態,
敏感性皮膚與“皮膚過敏”是兩個不同的概念, 皮膚過敏是一種變態反應, 由變應原進入機體後, 促使機體產生相應的抗體, 引發抗原抗體反應, 表現為紅斑、丘疹、風團等臨床客觀體征, 常伴瘙癢。 而敏感性皮膚通常是對刺激的耐受性降低, 出現一系列異常感覺反應, 大多缺乏客觀體征, 其發生機理雖然不是很清楚, 但普遍認為不伴有免疫或過敏機制。
病因
敏感性皮膚的原因尚不完全清楚, 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可分為內源性因素如種族、年齡、性別、遺傳、內分泌因素、某些疾病等, 以及外源性因素如化學物質刺激、環境因素、生活方式、心理因素等。
1.內源性因素
(1)種族 由於不同人種角質層數目及細胞間的粘附力、黑素的量和體積等的不同, 導致皮膚敏感性有差異。
(2)年齡 青年比老年容易出現皮膚敏感, 可能由於老年人的皮膚存在感覺神經功能減退、神經分佈減少。
(3)性別 一般女性對於皮膚刺激較男性敏感, 可能由於女性皮膚pH值較高, 對於刺激緩衝力較差。
(4)遺傳 敏感性皮膚個體大部分有敏感性皮膚家族史。
(5)內分泌因素 月經週期會影響皮膚的敏感性。
(6)疾病 某些皮膚病可使皮膚敏感性增高, 如特應性皮炎、脂溢性皮炎、魚鱗病等。
(1)化學因素 如化妝品、肥皂、清潔劑等。
(2)環境因素 如冷、熱與溫度的迅速改變, 季節的變化、空氣污染、日光等。
(3)生活方式 辛辣刺激飲食、酒精可加重皮膚反應。
(4)心理因素 壓力的增加、情緒的機動等常激發或加劇皮膚的反應。
臨床表現
敏感性皮膚患者多表現為癢、刺痛感、針刺感、燒灼感、緊繃感。 其嚴重程度不一, 有個體差異。
1.環境型
常見於膚色白、幹、薄的皮膚, 主要對環境因素出現反應, 如對冷、熱、快速的溫度變化等敏感。 可頻繁的出現面部潮紅。
主要對化妝品出現反應。
3.非常敏感型
對外源性的因素如化妝品、環境因素和內源性因素都可出現嚴重的反應。
治療
對一般敏感性皮膚的處理, 首先是避免再刺激, 儘量減少蒸臉、按摩、去角質等美容措施。 可選用針對敏感性皮膚設計的化妝品, 其常含有維生素B5、羧甲基β-葡聚糖等。 由於皮膚比較乾燥, 可使用含有合適比例脂質的保濕產品。 對自覺症狀嚴重、影響日常生活的患者, 可口服抗組胺藥物, 外用非激素類抗炎藥物以緩解症狀。
預防
對敏感性皮膚的個體盡可能使用成分簡單、少含或不含致敏物和刺激物的化妝品。 日常皮膚護理時, 堅持以下三個基本原則:使用溫和、無刺激成分的清洗劑和保濕劑;保持皮膚有維持健康角質層功能的水分;補充皮膚油脂以加固皮膚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