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搜索 分類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美體 » 運動減肥

什麼是快速跳繩? 教你該類運動的13個技巧

跳繩, 是一人或眾人在一根環擺的繩中做各種跳躍動作的運動遊戲。 這種遊戲唐朝稱“透索”, 宋稱“跳索”, 明稱“跳百索”、“跳白索”、“跳馬索”,
清稱“繩飛”, 清末以後稱作“跳繩”。 作為一種古老的漢族民俗娛樂活動, 南宋以來, 每逢佳節都跳繩, 家家戶戶都要比賽。
跳繩活動源遠流長。 當女媧“乃引繩在泥中, 舉以為人”時, 繩子便伴隨著人類一起生活了。 古人拿繩子來記事, 也用它來捆紮收穫的農作物, 或拴使牛馬、捆綁獵物等等, 繩子成了人類生活中的重要工具。 因此, 跳繩可能源於原始的農事、狩獵或軍事活動。
明代小說《金瓶梅》第十八回中使用了“跳馬索”和“跳百索”兩個名字, 指的都是跳繩。 但是, “跳馬索”卻給了我們探究跳繩起源的啟示, 即古代戰爭中使用的“絆馬索”。 古人也許是受軍事活動的啟發, 在絆和避絆的軍事訓練中, 改騎馬跨越繩子為單人躍繩而過, 由此不斷演變,
最終成為各種各樣的跳繩活動。
最早出現的跳繩史料是漢代畫像石上的跳繩圖, 證明至遲在漢代已經有了跳繩活動。
《北齊書·後主紀》中有一段有趣的記載:“游童戲者好以兩手持繩, 拂地而卻上, 跳且唱曰:‘高末’。 高末之言, 蓋高氏運祚之末也。 ”北齊皇帝高姓, “高末”謂齊將消亡。 這本是作為讖言而記載的一件事, 卻給我們留下了兒童跳繩遊戲的最早的文字記載。 並且, 這種單人“跳且唱”的方式, 也為後世跳繩方式奠定了基礎。

南朝梁代宗懍《荊楚歲時記》中有“飛百索”的記載:正月十六日, 群兒以長□丈許, 兩兒對牽, 飛擺不定, 若百索然。 群兒乘其動時輪跳, 以能過者為勝。 這裡的飛百索, 正是後來的跳繩遊戲。

快速跳繩的技巧

1、跳繩的長度:單腳踩住繩, 兩端拉到胸口到肚臍眼的位置。

2、握繩的方法:握在繩柄中後端。 再者兩手心不可朝上, 儘量向下或者相對、手心朝下更能發力。

3、手上技術要點:兩手上臂貼近身體, 手腕用力。 減少繩運行周長。

4、腿部技術要點:腳尖和前腳掌起跳落地,

起跳高度不能太高以剛能過繩子最好, 落地時膝蓋微屈做緩衝。

5、呼吸:呼吸要自然有節奏。

6、站姿:身體挺直但不要僵硬, 自然彎曲, 兩眼平視前方。

7、服裝:最好穿運動服或輕便服裝, 穿軟底布鞋或運動鞋。

8、減少失誤:失誤一次會減少10次左右,

為了不失誤速度不宜過快, 熟練掌握後再加快速度。

9、思想方面:不要過分准求成績, 放鬆跳。

10、分段增次練習:以20秒為單位, 要求不失誤, 逐步加強, 爭取達到60次。

11、分段增時練習:20秒、30秒、40秒、50秒、60秒。

12、如何訓練臂力:搖繩訓練保證一次能搖200下左右。 做俯臥撐、引體向上等。

13、練習彈跳力:臺階跳、蛙跳等。

下一頁
推薦給朋友吧!
搜索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