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立 , 現今雜技藝術中稱之為頂功。 一般所謂拿大頂 , 足部朝天, 手臂(有時用頭部)在下, 支撐全身的重量, 成為倒立平衡, 這一節目在漢代被稱為倒植,
倒立不但能夠使人的體形更加健美, 而且能夠有效地減少面部皺紋的產生, 延緩衰老。
倒立更有助於人的智力和反應能力的提高。 人的智力高低和反應能力的快慢, 是由大腦來決定支配的, 而倒立能增加大腦血液供應和各種條件下的支配傳感能力。
據報導, 日本的某些小學為提高學生的智力, 每天讓學生保持五分鐘的持續倒立, 倒立後學生們普遍感覺眼明、心爽、腦清。 正因為如此, 醫學家高度評價倒立運動:倒立五分鐘, 相當於睡眠兩個小時。 其他國家如印度、瑞典、美國也積極宣導人們每天進行倒立運動。
倒立健身法在國外十分流行。
訓練方法
網友的倒立訓練方法
參與倒立運動的人近年來越來越多, 許多網友不但成功練成了倒立。 而且還進一步的練成了倒立行走、(靜態倒立)控手倒立、和許多倒立進階的技巧。
訓練方法(本人就是按照此方法練成, 時間跨度2個月零10天)
1.邁出第一步, 靠牆手倒立。 膽量不夠者、力量不達標者可以先行嘗試靠牆頭倒立。
2.靠牆手倒立達到一定基礎, 以1分鐘為基礎準則。 可以開始離牆倒立。
3.靠牆手倒立不能斷, 要視為基礎不斷的練習。 離牆倒立能夠離開牆壁30秒後,
4.控手倒立乃是關鍵中的關鍵, 以後許多進階技巧全都是依靠控手倒立來完成。 控手越強, 以後成就越高。
5.控手倒立也可以30秒後, 倒立行走就可以開始了。
6.接著還有慢起手倒立, 控手倒立俯臥撐、倒立上下坡、倒立上下樓梯等等等等。
訓練方法中的名詞解釋
靠牆手倒立:背靠牆壁, 雙手撐地的倒立靠牆頭倒立:背靠牆壁, 雙手和頭共同支撐的倒立
離牆倒立: 從靠牆手倒立的姿勢開始, 雙腿慢慢的離開牆壁的倒立。
控手倒立:亦稱靜態倒立, 就是維持雙手倒立在原地不動。 對平衡以及基礎要求較高, 很多人可以倒立行走, 但不可以控手倒立。
慢起手倒立:雙手撐地, 腰腿緩慢抬起的控制型倒立。 對力量和控手倒立的要求極高, 控手基礎不行者就算力量達標也沒用, 因為一旦成功就會立刻落地。
倒立俯臥撐:控手倒立的狀態下, 接著做俯臥撐。
倒立上下坡:倒立行走上坡下坡。
倒立上下樓梯:倒立行走上樓梯下樓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