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 有關運動健身的研究不斷增多, 一些新的理念取代了舊的理念。 對此, 喜愛健身的人往往心存迷惑。 近日,
1. 有氧運動最耗熱量?錯。
網傳統觀念以為, 有氧運動最消耗熱量, 多項最新的研究結果恰好與此相反。 研究發現, 練氣力比有氧運動更耗能。 氣力練習不僅有助於強健肌肉,
2. 鍛煉能減脂?對。
固然鍛煉無法預防贅肉的堆積, 卻能消耗體內的贅肉。 參與各種耗能的運動、輔以正確的飲食, 都有助於降低體內的贅肉含量, 使身材更苗條。 美國密西根州立大學運動學專家羅伯特-奧爾森教授建議, 多針對臀部、大腿等易於囤積贅肉的部位進行鍛煉, 同時不要忽視身體其他部位的肌肉練習。 此外, 針對肌腱進行氣力練習也很重要。
3. 應該先做伸展, 再跑步?對。
有研究宣稱, 跑步前過度的伸展運動輕易使韌帶變硬, 易於受傷, 但仍然需要在鍛煉前將關節和韌帶“拉開”。
4. 跑馬拉松易得心臟病?不一定。
加拿大2009年5月一項研究證實, 馬拉松的確會在短期內給心臟造成損害, 但跑完馬拉松後休息1周,
5. 鍛煉進步學習能力?對。
聽上往難以置信, 但是鍛煉的確能進步學習能力。 德國明斯特大學一項新研究發現, 快跑之後, 學員把握新單詞的速度加快了20%。 在開始學習前, 鍛煉是最好的預備活動, 它可以使腦細胞活躍起來。 有氧運動和氣力練習都有益大腦, 而且網球和足球等較複雜的項目對大腦的刺激效果更好。
6. 練腹部, 仰臥起坐最好?錯。
很多女性練仰臥起坐時, 只鍛煉臀側的肌肉, 練不到腹部的核心肌肉群。 但要想收緊腹部, 就必須鍛煉深層的腹肌。 另外, 仰臥起坐需要重複同一動作, 不僅單調, 效果也不明顯。 專家建議, 把俯臥撐和仰臥抬腿結合起來, 可以更好地鍛煉腹部核心肌肉群, 而鍛煉臀部肌肉也有助於減小肚腩。
7. 清晨時健身最佳時刻?錯。
運動的最佳時間是在下午, 而非早晨。 下午4-6點,肌肉的強度及體溫均達到了運動最理想的狀態,早餐和中餐已經為身體提供了必要的能量。這時身體對疼痛的忍耐力達到了頂點,思維也更清楚。當然,也有研究表明,只要感覺舒適或形成習慣,早上或晚上鍛煉未嘗不可。
8. 舉重越快,耗能越多?錯。
快舉時,用的是衝力而不是肌肉的氣力,舉重速度過快輕易增加受傷的風險。研究發現,儘管慢舉難度大、讓人難以堅持,但慢舉鍛煉肌肉的效果比快舉好50%。所以,舉重時動作越慢,消耗熱量越多。專家建議,上舉時從1數到3,放下時也是如此。
9. 瘦人更健康?不一定。
健康的關鍵不止是體重。靜息心率、血壓和血脂等也是重要的指標。英國帝國理工學院分子成像學教授吉米-貝爾博士以為,分佈在內臟器官中的贅肉最不健康。在缺乏運動的人群(無論胖瘦)中,這種贅肉都很常見。只有鍛煉,才是削減這些內臟贅肉。
下午4-6點,肌肉的強度及體溫均達到了運動最理想的狀態,早餐和中餐已經為身體提供了必要的能量。這時身體對疼痛的忍耐力達到了頂點,思維也更清楚。當然,也有研究表明,只要感覺舒適或形成習慣,早上或晚上鍛煉未嘗不可。8. 舉重越快,耗能越多?錯。
快舉時,用的是衝力而不是肌肉的氣力,舉重速度過快輕易增加受傷的風險。研究發現,儘管慢舉難度大、讓人難以堅持,但慢舉鍛煉肌肉的效果比快舉好50%。所以,舉重時動作越慢,消耗熱量越多。專家建議,上舉時從1數到3,放下時也是如此。
9. 瘦人更健康?不一定。
健康的關鍵不止是體重。靜息心率、血壓和血脂等也是重要的指標。英國帝國理工學院分子成像學教授吉米-貝爾博士以為,分佈在內臟器官中的贅肉最不健康。在缺乏運動的人群(無論胖瘦)中,這種贅肉都很常見。只有鍛煉,才是削減這些內臟贅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