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們要明確的是:健美是一種健身的訓練體系。
健身並不是健美的低級形式。
因為大多數人在健身房訓練的方法都是用的是健美的韋德體系的訓練方法,
因此很多人以為健身就是健美的低級形式。
實際上這是一種誤區。
然後我們再來看看:普通人以為一般來說健美比賽比的就是肌肉的大小,
誰的肌肉大,
誰的體重大那麼誰就容易拿冠軍。
實際上並不是這樣,
健美比賽標準是要求你的肌肉在儘量大的情況下,
能夠展現出最完美的比例,
和最好的肌肉分離度(這是指你每一塊的肌肉看上去能夠和醫學解剖圖一樣清晰,
你的每一塊肌肉評委都能夠很清晰地看見,
而不是像一般人那樣揉成一團。
二、宏觀上來看
健美運動員一般分成賽季和非賽季,
賽季短的3個月,
長的有半年。
非賽季主要在飲食上多下功夫,
暴增體重。
健美的訓練可以簡單劃分為兩個目的:1減脂、2增肌。
但實際上增肌的同時必然會增加身體的脂肪含量,
而減脂的同時必然會減少身體的肌肉含量,
我們一般業餘健身者往往是在增肌的同時緩慢減脂。
業餘健美愛好者跟專業的健美運動員的一大的區別在於不存在特定的增肌和減脂期,
同時也沒有對飲食刻意的要求。
要求的是循序漸進,
逐漸增加肌肉同時減少脂肪,
但速度相對較慢,
而且容易遭遇瓶頸,
但優點是比較健康。
而專業的健美運動員則相反。
他們一般在非賽季是在日常高強度的訓練後,
加大基礎飲食,
以增肌為主,
副作用就是體脂也會一併增加。
而在其後的賽季,
他們則加大訓練強度,
控制飲食(但他們的控制飲食實際上和普通人相比還是量很大),
刷掉肌肉外部的脂肪,
顯露線條。
賽季還有諸如脫水這樣可怕的東西要弄。
這裡需要說一個題外話,
網上現在有很多圖片是拿一些運動員賽季和非賽季的圖片進行對比。
看似幾個月就從胖子變成了肌肉男,
但實際上他已經練了很多年,
肌肉含量本來就很多,
只是被脂肪覆蓋了。
千萬別妄想自己將花幾個月減脂就能成為這個樣子,
肌肉和脂肪是兩碼事。
這樣的圖片已經誤導很多人了。
三、從微觀上看無非是兩點。
1、訓練。
當年施瓦辛格是用的是雙分化法訓練,
即白天訓練一次,
晚上訓練一次,
每次訓練至少間隔8小時。
一週六練。
但實際上這種訓練完全不適合一般的業餘愛好者。
2、飲食。
在這裡就要說一下增長肌肉的原理了。
實際上肌肉並不是在健身房中長出來的。
在健身房中,
你的訓練會使肌肉纖維出線一個個的小洞,
而回家補充的蛋白質就是用來補這些洞的,
在補的過程中,
原先的肌肉纖維會慢慢變大,
這就是肌肉生長的原理,
如果在肌肉恢復之前又不斷對其進行訓練,
導致更多破損,
那麼肌肉纖維就會越來越脆弱,
越練越差,
甚至受傷。
而一般健美運動員不僅能夠保證高蛋白高碳水化合物的基礎飲食,
還會引用促睾、肌酸、蛋白粉、氮泵等補劑,
在飲食的恢復上就比普通人要迅速許多。就算去除掉補劑,以絕大多數人的飲食狀況,就算在健身房以最科學和最高效的方式訓練十年,也趕不上職業健身者。 很多人擔心自己變成所謂「肌肉男」,純屬杞人憂天。
在飲食的恢復上就比普通人要迅速許多。就算去除掉補劑,以絕大多數人的飲食狀況,就算在健身房以最科學和最高效的方式訓練十年,也趕不上職業健身者。 很多人擔心自己變成所謂「肌肉男」,純屬杞人憂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