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墊角度
首先先調整最簡單的坐墊角度。
坐墊的角度大致上要保持水準,
由於目前市面上的坐墊的墊面大多是弧面,
用目視可能不太準確,
所以可以先拿一把長尺放在坐墊上,
再用眼睛目測抓水準,
這樣就容易多了。
不過坐墊得角度絕不是死板板的。
比如說,
有些人騎完車後常常會抱怨胯下痛,
這或許是坐墊前端的壓力過大所致,
這是可以將坐墊的鼻端稍稍向下調整一點,
這樣 做可以減輕對胯下部位的壓力,
特別是在上坡的時候。
相反地,
有些人不是很長騎上坡,
反而喜愛沖下破的樂趣,
而沖下坡時因為要控制重心的關係,
再來就是設定坐墊的高度了。 坐墊的高度是單車設定中最重要的一環,
在有條的情況下運用騎行裝備把自行車用立式架起空轉練習, 也可以慢慢騎行中練習。 練習時坐上自行車, 開始練習, 注意先收縮小腹, 再把骨盆有立起的感覺, 把背彎曲成拱型, 扶車頭的手肘部稍微彎, 抬高腳裸踩腳踏板。 想騎行的時間更長, 距離更長, 就必須要正確的運用騎行自行車的方法。
注意事項
第一步、縮小肚子小腹, 立起骨盆。 用手按壓收腹, 坐骨自然會立起, 記得要保持正常姿勢。 收小腹接下來就是立骨盆, 骨盆立起後就可以發動到抬腿的肌肉, , 並且避免恥骨壓迫到會陰部位。
第二步、彎腰拱背。 保持收腹立骨盆的姿勢, 從胸心往前折彎, 把背彎曲, 胸椎的12節處, 會形成脊椎彎曲, 這個點正好是連接大腿骨上的腰肌。 抬腿的動作會拉動到腰肌, 髁肌, 股直肌, 這些踩踏動作主要肌肉群。
第三步、手肘微彎,
減震。
如果手肘伸直,
會把重心落在手臂和肩膀上,
騎行一段時間後,
會造成肩膀與頸部的酸痛,
容易疲勞,
所以必須保持手肘微彎。
當重心不在手把上,
而在腳踏板上時,
手肘微彎不但可吸收由地面傳來的震動,
而且會讓人不疲勞及安全,
不怕被震落,
自然彎曲減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