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搜索 分類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美體 » 瘦身塑形

肌力訓練的適應症 肌力訓練的6點注意事項

肌力訓練的目的是逐步增強肌肉力量和肌肉耐力, 改善肢體運動功能;同時肌力訓練對預防患者的肌肉萎縮、促進肌肉功能恢復有明確作用。

目的:逐步增強肌肉力量和肌肉耐力, 改善肢體運動功能;預防患者的肌肉萎縮、促進肌肉功能恢復。
適應證
1.失用性肌萎縮:由制動、運動減少或其他原因引起的肌肉失用性改變, 導致肌肉功能障礙。
2.肌源性肌萎縮:肌肉病變引起的肌萎縮。
3.神經源性肌萎縮:由神經病變引起的肌肉功能障礙。
4.關節源性肌無力:由關節疾病或損傷引起的肌力減弱, 肌肉功能障礙。
5.其他:由於其他原因引起的肌肉功能障礙等。
6.正常人群:健康人或運動員的肌力訓練。
禁忌證
各種原因所致關節不穩、骨折未癒合又未作內固定、骨關節腫瘤、全身情況較差、病情不穩定者等。
儀器設備
肌力訓練方法有徒手訓練和器械訓練。

在器械訓練時, 有啞鈴、沙袋、實心球;彈性阻力裝置;滑輪系統;等張力矩臂組件, 如股四頭肌訓練器等;可變阻力裝置;等長肌力訓練裝置;等速肌力訓練裝置等。

操作程式
1.訓練原則 應根據患者肌力水準選擇合適的肌力訓練方式;
肌力1級時,
採用電刺激療法、肌電生物回饋電刺激療法。
肌力2級時, 強調助力運動訓練。
肌力3級時, 強調主動運動訓練。
肌力4級時, 強調徒手和器械抗阻訓練。
耐力較差的肌肉群, 強調肌肉耐力訓練。
2.徒手抗阻訓練
根據患者功能受限程度, 確定適宜的抗阻運動形式和運動量。
患者取舒適體位, 盡最大努力在無痛範圍內完成訓練。
阻力置於肢體遠端, 避免替代運動。
逐漸增加運動強度或抗阻力。
訓練中應給予有力的語言指令, 增加訓練效果。
每一運動可重複8~10次, 間隔適當休息, 逐漸增加訓練次數。
3.器械抗阻訓練:適用於肌力3級以上者, 分為等長抗阻訓練、等張抗阻訓練和等速抗阻訓練。
等長肌力訓練:肌肉等長抗阻收縮時, 肌張力明顯升高,
但不產生關節運動。 主要適用於關節不能或不宜運動時(如關節石膏或夾板固定、關節創傷、炎症或關節腫脹等情況)的肌力訓練, 以延緩和減輕肌肉廢用性萎縮。 操作程式:根據肌力水準和訓練目標設定運動強度。

阻力負荷:杠鈴、沙袋、牆壁或力量訓練器等。

運動時間:肌肉等長收縮時間10s, 休息10s。
重複次數:重複10次為1組, 每天可做若干組訓練。
訓練頻度:1~4次/日, 每週訓練3~4次, 持續數周。
多點訓練:訓練中選擇多個不誘發疼痛的關節角度作為訓練點, 以避開誘發疼痛的關節角度。
注意事項
1.確掌握運動量與訓練節奏, 及時調整運動量。
2.神經系統疾病的早期不應強調單個肌肉的肌力訓練, 以免加重肌痙攣;在恢復期或後遺症期, 則需重視肌力訓練, 以多肌肉運動或閉鏈運動方式為主。
3.在無痛和輕度疼痛範圍內進行訓練。
4.各種訓練方法相結合。
5.抗阻訓練時要有足夠的阻力, 但不要大到阻止患者完成活動。
6.調動患者的主觀努力程度。 訓練前使患者瞭解訓練的作用和意義, 訓練中經常給予語言鼓勵並顯示訓練的效果, 以提高患者的信心和積極性。

以提高患者的信心和積極性。

下一頁
推薦給朋友吧!
搜索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