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搜索 分類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美體 » 身體護理

左下肢脛骨開放性粉碎伴缺損 詳解最前沿的技術治療

評價組合式外固定架對脛骨開放性粉碎骨折的治療效果。方法 

118例患者全部為脛骨開放性粉碎骨折。按Gustilo分類:Ⅱ型82例,ⅢA25例,ⅢB11例,所有病例均採用組合式外固定架固定。儘量保護碎骨塊血運。結果 

全部病例均獲得隨訪,隨訪時間7~26月,平均12.8月。骨折癒合時間2.5~9月,平均5.6月。按照Johner-wruhs評價法:優82例(69.5%),良31例(26.3%),中5例(4.2%),差為0例。優良率95.7%,針道感染21例,成角畸形大於10°4例。結論 

組合式外固定架治療脛骨開放性骨折手術操作簡單,創傷小,固定可靠,骨折癒合率高,感染率低,同時便於傷口的後續處理,是治療脛骨開放性粉碎性骨折安全有效的方法。 

【關鍵字】脛骨 開放性粉碎骨折 組合式外固定架 外科手術 

脛骨表面軟組織覆蓋少,開放骨折臨床常見,尤其是Ⅱ型、Ⅲ型骨折使用鋼板螺釘或髓內釘內固定感染率高且有感染擴散的危險。採用組合式外固定架治療既可以保護骨折塊殘留血運,迅速使骨折達到重定固定,避免軟組織的進一步損傷,降低感染率,又便於傷口的後續處理和其他臟器的及時治療。我院自2006年1月至2011年1月應用組合式外固定架治療脛骨開放性骨折118例,取得滿意療效。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本組118例脛骨開放性粉碎骨折患者,男性77例,女性41例,年齡8~71歲,平均33.4歲。損傷原因:車禍傷76例,砸傷31例,墜落傷9例,扭傷2例。開放損傷程度按Gustilo分類:Ⅱ型82例,ⅢA25例,ⅢB11例。傷後距手術時間: 3~18 h,平均7.2h。 

1.2 手術方法:本組患者全部採用組合式外固定架固定,選用硬膜外或全身麻醉,術前及術中靜脈給予抗生素,去除所有壞死皮膚、肌腱、筋膜及肌肉。皮膚套狀撕脫,將皮膚削薄後戳孔原位縫合。皮膚缺損處延期游離植皮或採用對側腓腸肌皮瓣覆蓋創面,清創完成後固定骨折。骨折復位後,對脛骨上段骨折於平臺下2 cm交叉穿3.5mm克氏針,克氏針交叉角度不小於25°,放置半環,穿針時避免損傷腓總神經,骨折遠端根據骨折穩定程度選用2~4枚4 mm錐形螺紋半針固定,然後以直杆及斜弓形成三維立體固定。對脛骨下段骨折,於踝穴上2 cm處穿交叉針,放置半環,對嚴重粉碎性骨折採用近遠端分別穿交叉針,放置2個半環,擰入2~6枚4 mm錐形螺紋針,形成空間四面體的穩定固定。重定困難或有軟組織嵌插者,採取小切口(2~4 cm)直視下復位。若無其他禁忌,術後即可扶雙拐下地並行膝關節功能鍛煉。 

2 結果 

本組隨訪7~26月,平均12.8月,骨折全部癒合,平均骨折癒合時間5.6月(2.5~9月),按Johner-wruhs評價法[1]:優82例(69.5%),良31例(26.3%),中5例(4.2%),差0例,優良率95.7%。針道感染21例,其中18例為淺表性☆禁☆感染,經局部換藥,口服抗生素治療後痊癒。3例深部感染,取出固定針,在局麻下於鄰近部位穿針固定,感染部位換藥引流,口服抗生素治療後痊癒。錐形螺紋半針鬆動9例,其中7例經旋緊固定後未影響外固定系統的穩定性, 2例經旋緊後仍鬆動,於鄰近部位在局麻下,更換錐形螺紋半針達到穩定固定,術後4例成角大於10°,透視下調整外固定架得到糾正。 

3.3 術後管理:外固定架-骨複合結構的穩定性隨斷端骨吸收及固定時間的延長逐步降低,勢必對錐型螺紋半針產生不適當應力,增加半針鬆動、繼發畸形,甚至斷釘的發生率。根據骨折的複雜程度,術後定期隨訪非常重要,發現有鬆動的半針或不適當應力的存在,及時進行調整。另外,根據骨折端的穩定程度,術後儘早扶雙拐部分負重,可保持骨折端的持續應力刺激,增加折塊間的應力傳導,縮短新生骨細胞的爬行距離,促進骨折癒合。一旦病人能達到無輔助支援的全部負重,軸向動力化外固定架系統,進一步增加應力的傳導,刺激骨的形成。同時應降低骨質疏鬆的發生率,提高骨應變的強度,減少再骨折的發生。 

下一頁
推薦給朋友吧!
搜索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