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決定活動程度
決定活動是很重要的一點, 它與傷勢之嚴重程度有關。 傷勢嚴重時, 要停止活動或減低活動量;傷勢較輕時, 讓痛覺來引導活動, 疼痛時要停止活動或降低運動強度, 不疼痛, 表示傷勢已接近復原狀況, 可以從事運動, 但運動時要傾聽自己的身體的反應。
二、替代活動
選擇適當的替代活動是處置大部分傷害很有效且重要措施。 通常受傷並不一定完全停止活動。 如停止或缺乏運動會引起許多身心不良結果, 如心臟迴圈功能衰退、肌肉萎縮、增加體重、體脂肪和導致心情沮喪, 而不利於傷部的恢復。
三、複健運動
針對受傷肌肉或部位, 透過適度之活動與訓練而增強其功能, 使恢復至受傷以前之能力, 甚至更好。 複健是整個傷害醫療計畫之一部分, 要設法增強受傷部位的四種功能, 即柔軟性、肌耐力、肌力和速度並注意四種體能的平衡。 複健訓練的方式可用等長、等張或等速的收縮方式進行。 受傷者或教師要設法利用可使用的器材來設計適合複健的運動項目。 複健運動時要小心適度, 避免引起過度之疼痛。
四、固定
利用石膏、繃帶和貼布於發炎或受傷部位加以固定或包紮,
五、冷熱療處理
通常在急性傷害後24至48小時, 要使用冰敷, 然後再轉為熱敷來處理傷部。 但每個人受傷嚴重程度不同, 並不能夠一概而論。 原則是傷部有腫脹或紅熱時要用冰敷處理。 而受傷後愈早冰敷效果愈佳。 冰敷可用冰袋直接加諸於患部, 慢性傷害之發炎、紅熱和疼痛, 可用冰按摩。 冰敷要考慮使用頻率和時間。 通常冰敷(冰溶)之時間每次為10至15分鐘, 勿超過20分鐘, 然後移開冰物, 等5至10分鐘後再次冰敷一次,
六、藥物療法
使用藥物之目的主要在於消炎和減輕疼痛, 受傷後用藥的態度因而有極端的不同。 有人完全不藥物而要藉身體的自然力量來恢復;亦有服用過多的抗炎藥劑、維生素和礦物質.比較理想之方式,
七、裝備與器材
無論在複健或運動訓練,
八、營養
受傷期間要預防體重增加, 並要攝取具有保護細胞的食物。 注意下列幾項:(一)增加複合性碳水化合物食品之攝取, 即多吃纖維質之自然、新鮮未經處置之蔬菜、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