訓練、恢復和增長的關係訓練過量是健美運動員常犯的錯誤。 要使肌肉持續增長, 就應瞭解刺激、恢復和增長的過程。 刺激是指訓練的刺激, 即通過訓練促使肌肉組織中的蛋白質分解。 恢復的作用是修復損傷的肌纖維, 補充一定數量的蛋白質, 從而使肌纖維變得更加粗壯。 只有當恢復過程完成以後, 肌肉才能真正增長。 肌肉增長有一定的週期, 在週期結束時才能對該肌肉組織進行下一次訓練。 如果兩次訓練之間沒有得到充分的恢復, 則肌肉不但不會增長, 反而會減少。 也就是說, 肌肉真正的增長是發生在健身房之外,
恢復的時間有的肌肉組織在營養充分和其它條件具備的情況下, 需要48一72小時才能恢復。 像肱二頭肌等較小的肌肉48小時就能恢復, 而股四頭肌和背部肌肉則要近72小時才能恢復。 通常, 練一塊肌肉間隔72小時就能得到較好的恢復。 還應明白, 恢復過程是貫穿在整個身體及其所有系統中的, 而不是局限於某個肌肉組織。 應高度重視整個身體的恢復。 比如說, 身體某部分恢復過來需要三天時間(72小時), 但絕不意味著三天之後就能拼命練, 練的時間愈長愈好。
為了讓身體得到充分恢復, 有時需要停練幾天, 特別是在由於訓練過量而使內分泌系統失調的時候。 這也是我主張一周練三天的原因。
總之, 如果你在訓練中已經做到了百分之百的努力, 如果你還想進步, 那就需要, 也必須安排幾天休息, 以便充分恢復。
訓練計畫的調整當你變得更健壯時, 就應增加對肌肉刺激的強度了。 然而, 身體的恢復能力並不因訓練強度增加, 力量及肌肉的增大而同步提高。 以初學者來說, 開始時臂圍33釐米, 可彎舉40磅。 練了幾年後, 臂圍達到46釐米, 能彎舉160磅。 說明訓練量和力量提高了百分之四百。 但恢復能力卻並未達到這個程度,
為了取得進步, 你必須增加訓練強度, 但強度的增加又會對你的恢復能力造成更大的壓力。 因此, 在你提高訓練強度的同時, 一定要降低密度。
1990年, 我的局部練習是每隔五天進行一次, 1992年是每隔六天進行一次。 最近, 每隔八天練一次。 此外, 每次訓練我只練一個主要動作/組, 1992年前則正好相反, 當時是練兩個主要動作/組。 現在我花在健身房的時間很少,
訓練過量的診治訓練後未得到充分恢復, 說明訓練過量了, 典型症狀是:常感疲乏, 容易發怒, 睡眠不好, 胃口不好, 關節疼痛, 頭痛噁心, 無精打采。 任何一種症狀發生都會降低你的訓練熱情, 使你不能全力以赴。 貪戀健身房是這種症狀的前兆, 如果你已經在恢復方面碰了壁, 則診治的惟一良方是徹底離開健身房, 直到訓練熱情重新燃起為止。 當然, 根本不碰這個壁更好。 當你遠離健身房進行恢復時, 要對訓練計畫進行分析, 並對以後訓練課的內容重新進行規劃, 要麼削減訓練密度, 要麼降低訓練強度, 當你回到健身房恢復訓練時, 一定要堅持採用新的訓練計畫,
充足的睡眠在恢復過程中是必不可少的。 睡覺時體內酸鹼度的平衡會很快恢復, 神經系統會得到修復, 同時還會分泌生長激素。
一份營養平衡的食譜是“訓練/恢復/增長”的又一組成部分。 如果將這個食譜分解開來的話, 你會發現, 你55%一60%的熱量來自碳水化合物, 25%一30%來自蛋白質, 10%一15%來自脂肪。 促進恢復的主要補償手段是食用含維生素B和C的食物。 維生素B有助於蛋白質和各種氨基酸的吸收, 維生素C(我每天服用3克)有助於提高兔疫系統的能力, 可預防感冒、喉嚨發炎和各種感染。 免疫系統的破壞也是訓練過量造成的結果。
如果你不進行充分的恢復, 你所有的訓練都等於白廢。 你將失去圍度、力量, 感到無精打采, 我開始練健美時,只知道拼命練,兩天不到健身房就渾身不自在。現在看來,這種二戰時日本神風隊員式的自殺精神,簡直就是自我摧殘,要知道,你的進步不取決於練得比別人苦,耗的時間比別人多,而取決於練得比別人更瀟灑。
我開始練健美時,只知道拼命練,兩天不到健身房就渾身不自在。現在看來,這種二戰時日本神風隊員式的自殺精神,簡直就是自我摧殘,要知道,你的進步不取決於練得比別人苦,耗的時間比別人多,而取決於練得比別人更瀟灑。